瑞途原创 | 十八线城镇的传统企业,专利申请该如何走出生天?

发布日期:2019-07-05

在一个十八线城镇做专利申请,技术员没啥专利概念,老板也大多不问不管,无法提供技术交底书,作为专利代理师,是弃,是挖,还是编?

大城市的企业,技术交底书较为完善,单件代理费很多也轻松过万,代理师在办公室里与发明人一起讨论着如何布局,PPT文案里指点江山。可到了十八线城镇,车间里声音杂乱,道路上出租难盼,几十年传统产业家家都有,技术员能把改进点讲清楚才是内心的真情呼唤。有时不禁要问:这种地方,也配有知识产权?

专利申请除了保护,报项目或许才是部分企业的动机起源。

高企、小巨人项目,在各个企业中被广泛宣传,专利也成了最直接、最有效的科技成果体现。有了需求,老板很快拍板,同时还不忘向代理师把自己的产品吹嘘一番,至于被问到哪些是产品的关键点,老板总是说:小王,你带他们到车间里转一转更为直观。

车间里生产秩序井然,但对于什么是产品的改进点,员工大多是一脸茫然。这里有可能最高学历的也就是高中毕业生,还操着一口正宗的本地方言。这里没有交底书,没有电子图纸,也没有IPR相伴,有的只是被束缚的自由,可以在车间里边走边看。

作为一个传统机械产业聚集地,同样的产品家家户户都有生产,想要申报专利,却根本找不到创新点;但如果都不申报,靠什么养家吃饭?而且还会被老板鄙夷:这么多产品,竟然都找不到申报方案。

既然是为了项目,目的也只有授权,挖的那么辛苦,为何不编?干脆有人蒙着双眼大干特干,专利都是编好的,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对着挑选,有钱不赚白不赚。看着利益和困难对比如此明显,总会忍不住在内心里深深一问:

作为一个有底线的代理师,报项目专利到底该不该“编”?

面对前几年实用新型高授权率的年代,去企业挖专利撰写,根本没有编专利来的高效、赚钱。有人就平日里看看企业产品简介和淘宝,“螺接换焊接”便是一个新的技术方案,敲敲键盘,十几个案子三天交完,老板付完款还不忘点赞:真好!除了付钱,我们什么都不用管。

然而,作为一个有底线的代理师,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跟老板谈技术保护,讲企业发展;却不得不和技术员软磨硬跑,求技术指点。深深的体会到:十八线城镇专利挖掘,真难!

一难:签约难

老板经历告诉他,行走江湖这么多年,没有一次被起诉是因为专利侵权。“什么保护范围,什么布局方案,不是为了项目谁申请专利?未来的保护都是扯淡”。老板最想了解的是:为啥同样是专利申请,你的总比别人贵几百甚至上千元,而且还TM不包授权。

二难:沟通难

即便老板被说的有所触动,实际事务也大多不管。但沟通专利方案不是技术员本职工作,做得再好可能也没有嘉奖,说了不该说的可能还被责难,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,吃力不讨好的事谁又会干?

三难:挖掘难

作为一个几十年的传统产业聚集区,这里除了剪板机、折弯机,就是刃模具产线,而且雇用的大多是本地工人,同一种产品可能各家都有生产,基本没有什么技术秘密可言。这样一种境地,又该如何来寻找创造点?

面对困难,团队领导不知道是不体察民情,还是视之默然,却一再声明底线:

专利不能不写,但也决不能瞎编。

于是乎,便有那七月里烈日高照,代理师乘坐高价三蹦子在企业间往返;

便有那冬日里大雪纷飞,代理师缠着技术员沟通技术而夜宿车间;

心里每每有放弃的念头,便在内心安慰自己:专利本应是来料加工,又不是原料生产,现在我所遭遇的苦难,都将成为我专业知识的奠基,也必将成为我执业生涯的宝贵经验。

同时又面临一个疑问:

传统产业的技术,是否真的没有专利保护价值可言?

其实随着跟企业沟通的深入,很多事情都在一步步转变。

本以为车间人员学历低难沟通,却发现他们对技术一切了然;本以为各家产品没区别,却发现各家也总会有一些自己的差异点;本以为传统产业没有新技术,却发现它们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改善。那么这样一件专利,可能保护范围很小,为什么生来会被认为没有价值可言,谁又是生来就注定不会被小看?

时间过去了一年、两年、三年,一件件发明专利不断被授权,老板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。技术员也开始主动打电话,让帮忙检索一个新的装置改进点。更为惊讶的是,突然一个老板打电话过来说想要起诉别人专利侵权。昔日的专利小白,如今也能够在面对客户时就自己的专利技术侃侃而谈。这样的转变,虽然目前只是小众,但也终究成为必然。

日拱一卒,功不唐捐。

报项目专利只是企业的一个需求点,如果只是为此而“编”,企业可能没有任何改变。但通过一次次沟通,每次可能都会潜移默化的传递一些观点。长此以往,老板具有了更大的知产格局,技术员也掌握了基本的专利知识点,前期的辛苦付出,换来的是深度信任和工作程序的改善。

2018,成了知产行业的转折点,而该城镇的情况,也恰恰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。截止目前,这里已经有多家出口企业开始布局国际知识产权,也已经产生多起知识产权维权案件,就是这样一个小城镇,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产权,开始深入“一带一路”产业线。


注:图片来源于央视网


作为代理师,做的是来料加工,而不是原料生产,不奢求企业有完善的交底书,至少应该有个基本的技术呈现,通过一点一滴的沟通,进行一字一句的完善,哪怕是传统企业,也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保护,走出生天。

(作者: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伪三流作家)

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407号

返回顶部